首先安装好主板上的CPU、内存,然后依次安装主板、电源、光驱、硬盘等配件,最后连接好显示器即可。组装时,要注意防止静电,防止液体进入微机内部。

首先安装好主板上的 CPU、内存,然后依次安装主板、电源、光驱、硬盘等配件,最后连接好显示器即可。组装时,要注意防止静电,防止液体进入微机内部。

电脑组装 Computer installation

电脑组装的步骤有哪些

组装电脑常规装机流程

  1. 首先我们安装 CPU,注意需要与主板针脚一致;
  2. 安装散热器,插好供电线;
  3. 安装内存,注意防呆接口;
  4. 安装显卡,插好供电线(无需供电请忽视);
  5. 安装硬盘,插好 SATA3 线及 SATA 供电线;
  6. 接线,完成连接所有供电线与机箱跳线等;
  7. 点亮测试,安装系统。

组装电脑所需工具

  • 十字螺丝刀一把
  • 扎带数根(用于整理线束,没有也可以)
  • 小十字螺丝刀一把(有的散热器需要用到)

组装电脑步骤说明

CPU 安装

首先拿出 CPU 和主板这两个硬件,用力压下主板插槽的拉杆,打开 CPU 插槽的盖子,将 CPU 放入主板的 CPU 插槽中,注意 CPU 和主板 CPU 插槽有个防呆缺口,CPU 安装反了是放不进去的。压下拉杆,将拉杆恢复到之前的位置,完成 CPU 的安装。

安装时将 CPU 轻放在主板的 CPU 插槽中,过程一定要轻放,避免不小心将针脚搞弯了。

CPU 安装完成后上面的盖子也随之脱离,CPU 已经安装完成,黑色的盖子没用,可以扔了,主要是在没有安装之前,防止 CPU 插槽的阵脚被碰到。

内存安装

拿出内存条,将其安装到主板内存插槽中,安装内存十分简单,找到主板上的内存插槽,将两侧卡扣向外打开,有的主板内存插槽可能只有一侧卡扣可以打开,不影响安装。将内存插入主板,注意将内存的防呆缺口与主板的防呆处对应,用力压下内存,将内存完全插入主板内存插槽中,观察下内存的金手指部分完全插入以及两侧的卡扣复位即可完成内存与主板的安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两根内存的情况下,如果组建内存双通道,例如主板上有四根内存插槽,选择相同颜色的插槽才能组建双通道。

CPU 散热器安装

不同的 CPU 散热器安装方法略有不同,可以按照 CPU 散热器中提供的说明书图解来进行安装。将 CPU 散热器与组件都取出,将 CPU 散热器的圆形底座对应主板四周孔位插入,找到四颗黑色塑料钉子组件,四颗黑色塑料钉子分别插入进行固定,注意需要完全插入,再将 CPU 散热器的底部的贴纸去除,然后将固定架放到散热器底部,使用小十字螺丝刀将固定架安装;接着把导热硅脂适量涂抹在 CPU 中心位置,主要注意的是导热硅脂不宜过多。最后将 CPU 散热器上的供电接口,插入主板的对应供电插口上,一般主板上会标注 CPU_FAN,CPU 散热器完成安装。

机械硬盘安装

拿出机械硬盘,首先将机箱的两边侧板拆掉,找到机箱上的机械硬盘位置,不同机箱的硬盘螺丝也会有所不同,将机械硬盘插入机箱的硬盘仓位中,使用手拧螺丝固定机械硬盘两侧,机械硬盘已经完成安装,等待连接 sata 传输线和 sata 供电线。

注意固态硬盘的安装方法大同小异,连接线连接方法也一致。如果是 M.2 固态硬盘方法更简单,无需连接线,直接插入主板的 M.2 接口中,拧上螺丝即可。

电源安装

电源的安装也十分简单,首先将电脑电源拿出,如找到机箱的电源仓位,找到电源的专用螺丝,是最大号的那种,对于下置电源的机箱,我们将电源风扇的一面对下,放入电源仓位中之后,使用四颗大号螺丝固定,电源已经成功安装。

主板安装

首先找到主板的挡板,在找到机箱上主板的挡板所在安装位置,将主板的挡板安装到挡板所在安装位置中;注意挡板的方向,需要对应主板的接口。安装铜螺柱,需要与主板的安装孔位一致,将安装好的 CPU、内存、散热器的主板放入机箱中,对应铜螺柱的位置,找到对应的主板螺丝,固定主板在机箱上,主板已经完成安装了。

固态硬盘安装

拿出固态硬盘,找到机箱上安装固态硬盘的孔位,将固态硬盘背部孔位对准机箱的四个孔位,拧上螺丝,固态硬盘安装完成。

跳线连接

建议机箱走背线,机箱的跳线和电源的供电线从机箱的背部走,保持机箱内部清爽,更加利于散热。

1.首先找到电源的 24Pin 供电线,插入主板的 24Pin 供电接口上,接口上有防呆接口,如果插反是插不了,找到 CPU 供电线,插入主板右上角处的 CPU 供电接口上,一般 CPU 供电线上会有标注“CPU”,千万不要和显卡接口混淆了。

2.机箱支持 USB3.0 接口的话,机箱跳线会有 USB.3.0 连接线,我们找到主板上对应的 USB3.0 接口,一般主板上都有会标注 USB3.0。

3.再找到机箱上的 AUDID 音频接口,主板与连接线上会有 AUDID 的标注,直接插入,插反都是插不了的,所以不要硬插。

4.再找到机箱跳线的 USB 连接线,主板和连接线上也均有标注 USB,优先接 USB_1 这个位置。

5.下面就是 H.D.DLED、PPower LED、Power SW、RESET SW 这几个单独的机箱跳线了,H.D.DLED 硬盘指示灯;PPower LED 电源指示灯;Power SW 开机接口;RESET SW 重启接口。主板上会有与连接线同样的标注,彩色的线为正极,白色的线为负极,负极一般靠右边。按照主板的跳线标注,对应插入。注:由于每一个主板的型号不同,跳线的接法也会有所不同,对应主板的标注来连接即可,注意正负极。

6.机械硬盘连接线,SATA 接口的机械硬盘或者固态硬盘一般会有两根线,一个为 sata 数据线,另一个为 sata 供电线,首先我们找到电源上的 sata 供电线进行连接,再从主板盒中取出 SATA 线,将机械硬盘接入 SATA 线,而再将 SATA 线的另一头连接主板的 SATA 接口中。而 SATA 接口的固态硬盘连接方法与机械硬盘一致,请按照连接机械硬盘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再两个硬盘的情况下,建议将固态硬盘接入 SATA0 接口中,而机械硬盘接入 SATA1 接口中。

组装电脑的注意事项

1、防止静电

由于我们穿着的衣物会相互摩擦,很容易产生静电,而这些静电则可能将集成电路内部击穿造成设备损坏,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最好在安装前,用手触摸一下接地的导电体或洗手以释放掉身上携带的静电荷。

2、防止液体进入微机内部

在安装微机元器件时,也要严禁液体进入微机内部的板卡上。因为这些液体可能造成短路而使器件损坏,所以要注意不要将喝的饮料摆放在微机附近,对于爱出汗的人来说,也要避免头上的汗水滴落,还要注意不要让手心的汗沾湿板卡。

3、使用正常的安装方法,不可粗暴安装

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安装方法,对于不懂不会的地方要仔细查阅说明书,不要强行安装,稍微用力不当就可能使引脚折断或变形。对于安装后位置不到位的设备不要强行使用螺丝钉固定,因为这样容易使板卡变形,日后易发生断裂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4、零件摆放有序

把所有零件从盒子里拿出来(不过还不要从防静电袋子中拿出来),按照安装顺序排好,看看说明书,有没有特殊的安装需求。准备工作做得越好,接下来的工作就会越轻松。

5、以主板为中心

以主板为中心,把所有东西摆好。在主板装进机箱前,先装上处理器与内存,要不然接下来会很难装,弄不好还会损坏主板。此外要确定各插件安装牢不牢固,因为很多时候,上螺丝时,卡会跟着翘起来,造成运行不正常,甚至损坏。

0个人收藏 收藏

评论交流

泪雪默认头像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
  1. 加载中..

相关推荐

  • DIY 攒机简介及装机准备攻略

    DIY攒机简介及装机准备攻略

    DIY全称Do It Yourself。所有通过自己动手来创造事物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DIY,许多人憧憬DIY攒机,但是又对DIY攒机中的各种问题产生疑惑。
  • 系统管理员 System administrator

    组装电脑怎么装系统

    首先打开一键装机软件选择【系统重装】,根据提示选择需要重装的系统。若无手动备份则选择需要备份的数据,待系统下载完成选择【立即启动】开始重装。进入该界面选择DOS-GHOST模式,等待计算机自动完成安装。
  • 电脑 计算机 computer

    电脑组装机和原装品牌机的区别

    品牌机的优点是用户只需根据价位来选择电脑,而且一般大品牌的电脑所用配件质量有保证,配件的兼容性好,也会提供售后保修服务。组装机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写配置,使用不同厂家的配件组装的电脑,性价比比品牌机要高得多,组装机的兼容性可能不是很好。
  • mainboard

    2019年组装电脑主板选购技巧指南

    处理器和显卡通常会占用大部分构建预算,但从很多方面来说,选择最好的主板是 PC 构建中最重要的部分。你的电脑的每个部分都可以插入它,它的形状决定了你电脑的大小,它的芯片组/ CPU 插座决定了你可以安装哪种处理器。
  • 显卡驱动 video driver

    显卡驱动下载失败是什么原因

    显卡驱动下载失败主要由网络问题、操作系统兼容性、错误的下载源、显卡识别错误和权限限制等原因造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检查和稳定网络连接,确认操作系统兼容性,从官方网站下载,正确识别显卡型号,以及确保有足够的下载和安装权限。
  • pc 台式电脑

    旧电脑应该直接升级硬件?还是重新组装新电脑

    决定是升级现有电脑还是组装新电脑时,关键因素包括预算、当前电脑性能和升级成本。排除软件问题后,通过基准测试确定性能瓶颈。若升级成本接近新电脑价格,考虑组装新机。同时新电脑可提供更好的性能、兼容性和未来预见性。最终决策取决于个人需求和预算,平衡性能提升与成本。